无锡一美电动车配件厂告诉你锂电池充电器一些你不知道的知识
如果你的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我们谁都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
所以你的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这也是我们反对长充电的另一个理由。
关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的实验表,关于循环寿命的数据列出如下:
循环寿命 (10%DOD):>1000次
循环寿命 (100.0%DOD):>200次
其中DOD是放电深度的英文缩写。从表中可见,可充电次数和放电深度有关,10%DOD时的循环寿命要比100.0%DOD的要长很多。当然
如果折合到实际充电的相对总容量:10%*1000=100,100.0%*200=200,后者的完/全充放电还是要比较好一些。但是锂电池的寿命主要体现在充放电周期上,这个周期是一个绝/对概念,上次使用了30%电力,充满电,下次又使用了70%的电力,又充满电,这个刚好是一个充电周期。所以还是遵循“即用即充,即充即用”的方法使用锂电池。
超常时间充电和完/全用空电量会造成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将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造成损坏,从分子层面看,过度放电将导致负极碳过度释出锂离子而使得其片层结构出现塌陷,过度充电将把太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而使得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这也是锂离子电池为什么通常配有充放电的控制电路的原因。锂离子电池一般都带有管理芯片和充电控制芯片.其中管理芯片中有一系列的寄存器,存有容量、温度、ID 、充电状态、放电次数等数值.这些数值在使用中会逐渐变化.使用说明中的“使用一个月左右应该全充放一次”的做法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修正这些寄存器里不当的值,使得电池的充电控制和标称容量吻合电池的实际情况.电量统计芯片通过记录放电曲线(电压,电流,时间)可以抽样计算出电池的电量.而锂离子电池在多次使用后,放电曲线是会改变的,如果芯片一直没有机会再次读出完整的一个放电曲线,其计算出来的电量也就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需要深充放来校准电池的芯片。
锂电池的前三次充电正确方法和日常使用的注意事项。
前三次充电的时候不必进行超常时间充电如12小时来激活电池,充电电路本来就有保护,插上也没用的。
常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完/全放电(使用到黑屏断电)。
长时间放置未用,或者频繁即充即用一段时间后,方法就是一次完/全的充放电,之后电池就可以即用即充,只有在长时间使用后才需要再次进行再次完/全充放电重新校正。
如果要长之间一块电池不用,建议充电到40%再进行放置,以便保护电池。
锂电池的寿命主要体现在充放电周期上,这个周期是一个绝/对概念,上次使用了30%电力,充满电,下次又使用了70%的电力,又充满电,这个刚好是一个充电周期。